薑 Ginger
(本篇初次發表於2022/03/20)自幼就相當害怕爆香料的滋味,隨著年齡漸長,開始學著吃蔥、吃蒜...
(本篇初次發表於2022/03/20)
自幼就相當害怕爆香料的滋味,隨著年齡漸長,開始學著吃蔥、吃蒜。獨獨薑,特別是老薑,我可是費了好大一番功夫,才些許了解她的美妙與吸引力。
為何難以接受薑呢?我想是因為她的桀驁不馴。不論蔥蒜,辛辣中都藏著淡淡甜味,因鍋氣而產生的焦香,圓潤了蔥蒜的刺鼻;但薑,就是不曾妥協,她粗曠的口感、奔放的嗆辣苦,絲毫不受高溫而衰減。
即便如此,我還是稍微捨棄了我那孩子氣的偏好,否則,這篇有關薑的介紹文也就不可能誕生了(苦笑)。
薑,Ginger
台灣最常見的薑品種有二:廣東薑與竹薑(本土薑),廣東薑的根莖厚實,彎曲而肥短,竹薑的根莖纖細且筆直,由首圖可以稍加分辨二者的差異。
若詢問攤家,多半會得到「竹薑比廣東薑辣」這樣的答案,但其實二者的薑辣素與薑烯酚—薑的辣味的主要來源—濃度都非常相近[1]。也許是因為竹薑栽培的時間普遍較長,或乾燥程度較高,導致竹薑與廣東薑辣度上的不同。
不可否認的是,竹薑含有較多有機酸,莰烯(樟腦味)及香檜烯(草本及辣椒辣味)相比廣東薑來得更多[1],因為有機酸與上述香氣分子的加成效果,使得竹薑的辣味更有深度,那溫暖的辛辣感,比廣東薑更為悠長,確實是作為冬季補湯的好食材。
廣東薑雖然沒有如此深厚的辣味,但她的香氣分子較為親民,比起竹薑,廣東薑的微甜、薑黃苦味、木質調香以及檸檬清香都更加明顯[1],似乎更適合做成漬物或佐料直接食用。
時間積累而來的韻味
最後,來說說生薑(嫩薑)、粉薑、老薑、薑母的區別吧,這四個名詞,是代表薑收成在哪一個生長階段。
生薑最幼嫩,生長期約半年,生薑的表皮通常呈現米白色帶一點紅,口感多汁,纖維感與辣度都不高,常出現於日式料理中。粉薑的生長期約八個月,表皮較生薑更為粗糙且為土黃色,對不喜歡老薑嗆辣、卻又希望菜餚帶有薑味的人,粉薑會是很好的選擇。老薑的生長期約一年,薑母則是隔年生薑收成時一併挖出的薑種,兩者的表皮乾燥並呈灰褐色,纖維粗且辣度最高[2]。
其實只要掌握「越老越辣的薑 = 表皮越乾 + 顏色越深 + 根莖塊頭越大」的原則,就能輕鬆挑到想要的薑了啦!
參考資料:
[1] Hsiang-yu Yeh, Cheng-hung Chuang, Hsin-chun Chen, Chu-jen Wan, Tai-liang Chen, Li-yun Lin, Bioactive components analysis of two various gingers (Zingiber officinale Roscoe) and antioxidant effect of ginger extracts, LWT -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, Volume 55, Issue 1, 2014, Pages 329-334